記者:
發布時間:2023-04-20 10:41:31 編輯:張檬檬 來源:南通網2023年全市“信用+雙隨機”融合監管工作已全面啟動?!斑@幾天,各部門也在緊鑼密鼓制定隨機抽查任務,接下來將根據今年最新的信用分類結果開展監管?!笔惺袌霰O管局黨組副書記、副局長陳如海告訴記者。
過去,監管領域普遍存在檢查頻次高、上門次數多的現象,一定程度干擾企業生產經營。去年以來,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構建“信用+雙隨機”融合監管工作體系,通過“分級分類”精準查,進一步壓縮檢查頻次,減輕企業迎查負擔。
近日,南通因監管機制創新上榜“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城市”,“信用+雙隨機”融合監管為我市監管機制創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。
對低風險企業開啟免打擾模式
舉辦2023健康中國菌物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,加快開發新型食用菌未來食品……今年以來,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高速運轉。作為一家綜合型生物醫藥企業,安惠生物在生產經營中要接受生態環境局、應急管理局、海關、人社局、農業農村局、稅務局、科技局、公安局、工信局、市場監管局等多個部門監管。過去,公司有時一天要接待不同部門好幾撥人的檢查,但從去年開始,公司質量負責人(食品安全總監)鄭惠華明顯感受到,迎接檢查的次數變少了。
去年,我市在全省率先試點“信用+雙隨機”融合監管,把企業按照信用風險等級進行分類,對不同等級的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。安惠生物在信用風險評級中被列入A級,風險等級最低,企業在“雙隨機”檢查時被抽中的概率也相應變小?!案鞣N檢查少了,我們能更安心地發展經營?!编嵒萑A說,這也倒逼企業更加守法誠信,要對得起監管部門的這份信任。
在實現分級分類精準查的基礎上,我市最大化壓縮檢查頻次,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索引,對檢查對象“匯總取重”,將分屬不同業務條線、不同監管部門的檢查任務,自動形成一條聯合監管任務。 (下轉A4版)
(上接A1版)去年,南通海鑫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被工信、稅務、住建三家部門同時抽中檢查,“匯總取重”后,三家單位同時上門,一次就完成了7個事項的檢查。據統計,2022年,全市“信用+雙隨機”融合監管對693家企業實現內部整合“一起查”,對75家企業實現部門聯動“一次查”,涉企檢查頻次同比下降40.1%,其中重點企業下降69.38%。
用大數據為企業信用精準畫像
對誠實守法者無事不擾,對違法失信者利劍高懸。這樣的監管精準度靠什么實現?對企業的信用風險狀況進行科學定級是前提。
我市推行部門數據共享,充分發揮南通市域現代化治理和大數據管理優勢,依托市政務信息共享網站匯聚來自市網信辦、信用辦、法院、公安、稅務、人社、生態環境等18個部門的涉企數據。
歸集到的31萬家企業2500多萬條數據,就是為企業進行信用分級的基礎。我市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用型企業信用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,依托專家力量細化分段標準,調優指標構成,新增高新技術培育企業、南通老字號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等6個獨有指標,形成包含87個三級指標的南通特色指標體系。
通過大數據多維畫像,企業信用風險狀況一目了然。根據分類結果,全市共有A類企業2075家、B類企業194127家、C類企業111850家、D類企業2642家,從A到D,信用風險由低到高。
此前,由于“雙隨機”抽取檢查對象時的隨機性,同一家企業被重復抽到的情況時有發生。而“信用+雙隨機”融合監管則是在總抽取比例和數量范圍內,按A類企業10%、B類企業20%、C類企業30%、D類企業40%的比例分別抽取檢查對象。此舉,也讓低風險企業被重復抽查的概率變小,在去年被抽中的12584戶次企業中,A類企業僅為457戶次。
靶向追蹤以強化風險監測預警
“信用+雙隨機”融合監管,在監管精準度有效提升的基礎上明顯降低檢查頻次,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。但減輕企業迎查負擔,并不意味著放松監管。
在2022年全市“信用+雙隨機”檢查中,D類企業問題發現率高達58.2%,分別是A類、B類、C類的近6倍、3倍、2倍?!斑@一方面反映出監管有效性持續提升,另一方面也幫助我們強化后續追蹤,對問題企業進行靶向監管?!标惾绾=榻B,市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聯席辦將強化問責問效,依托信息化手段,推動實現檢查任務交辦、受理、檢查、反饋的全程閉環跟蹤。
值得一提的是,檢查后的處置結果將循環帶入信用分類系統,為主體信用更新及風險監測預警提供依據?!霸诰珳时O管下,高風險企業可期逐步降低信用風險。當然,低風險企業也不是永遠高枕無憂,監管部門無事不擾,但也無處不在?!?/p>
今年,基于信用分類分級結果和企業所屬行業領域,我市將探索對不涉及人身、財產及公共安全的監管領域實施“觸發式”監管。目前,市市場監管局正牽頭構建通用版“觸發式”監管清單,明確監管主體、觸發事項和觸發條件,規定監管紅線。對未觸碰紅線且信用風險低的企業,給予一定時間的觀察期,以非現場監管方式加強風險監測;一旦企業觸碰紅線,立即啟動現場執法。
市市場監管局信用與風險監督管理處處長卞翔舉例,“被12315等平臺記錄投訴舉報情況”為觸發事項之一,企業一旦被投訴,監管執法將立即啟動。當一年內累計被投訴舉報次數達到規定閾值時,監管部門還將分別以預警提示、上門“全身體檢”等形式加強對企業日常經營行為的監管。
記者 王瑋麗